Homework_Resources

This page is dedicated to Tzu Chi Academy.

Sunday, February 20, 2005

國語日報

http://www.mdnkids.org.tw/

要說國語日報,就得先提它的前身北平的「國語小報」。民國三十六 年一月十五日,教育部在北平創刊一份國語小報,是個三日刊的小型 報紙,全部用注音國字編印。三十七年一月,教育部朱家驊部長來台 灣視察教育,發現台灣國語教育的推行十分積極,成績昭著,感到如 果把北平的國語小報遷來台灣,改為日刊,一定可以發揮作用。於是 決定把北平三日刊的國語小報遷來台灣,改為國語日報,請魏建功和 何容兩位先生負責籌備工作。

在籌備初期,由魏建功擔任社長,聘請北平國語小報負責人王壽康為 副社長,請他把國語小報各號注音國字銅模和幾架印刷機等器材,運 來台灣使用。不意這個時候局面惡化,幣制改革,教育部答應給的七 十六億一百萬元,只能改發金圓券一萬元;而北平國語小報也不肯把 所有的器材交出,只給了一架破舊的四開印刷機,交由王壽康帶來台 灣。國語日報領到一萬元金圓券時,又遇幣值劇降,除了在東門買到 一個廠房外,就沒有什麼剩餘了。教育部允諾撥給的編制和經費,又 因為中央政府再三播遷,沒有法子撥付,大家只好將台灣省國語推行 委員會向教育部借到的一副殘缺不全的五號注音國字銅模轉借過來, 和北平搬來的那架四開印刷機,勉強拼湊,就在植物園內國語推行委 員會的一個小空房中,籌備出版。從七月開始籌備,一直到十月二十 五日光復節,發刊了創刊號。

唐詩三百首

http://cls.admin.yzu.edu.tw/300/home.htm

溫柔在頌----《唐詩三百首》多媒體教學系統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唐詩三百首》是清乾隆年間的「蘅塘退士」編選,所選的都是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共計三百一十首。從前是家絃戶誦的兒童詩教啟蒙書,至今仍然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在這個處處都有電腦、人人都能上網的時代裡,大多數的小朋友都能使用網路,但是網路上可以提供培養兒童文學素養的網站仍然不多。因此,《唐詩三百首》多媒體教學系統的製作,以引導中小學學生對文學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欣賞中國文學名著之能力為目標,更希望能透過網路提供給全球華人子弟以及所有對中國詩歌文學有興趣的人使用。

本教學系統以國中、小學學生為主要使用對象,以教學、自學為目標,因此,使用介面以簡單、明瞭、操作容易為主,結合聲音、影像來引發孩子們的興趣,提供吟唱、繪畫、書法…等多媒體資料,文字資料包含作者生平、讀音標注(注音符號及漢語拼音符號)、翻譯、註解、評註、典故出處等資料;檢索點包含作者、詩題、詩句、綜合資料、體裁分類等;檢索結果可以列出全文,並選擇標示相關之文字及多媒體資料。對於想從事詩歌創作的使用者,我們也提供了一套可以自動檢查格律、韻腳、批改的「依韻入詩格律自動檢測索引教學系統」,協助孩子們依韻作詩,協助教師批改習作。本系統並且可以與本網站(網路展書讀----中國文學網路系統)之「全唐詩資料庫」結合使用,獲取更完整的《全唐詩》資料。

鑑於部份兒童網站,為引發兒童的興趣而使用大量的圖片和音樂,卻犧牲了傳輸速度,所以,如何從速度和多媒體資料容量中取得一個平衡點,也是我們考量的一大重點。而設立《唐詩三百首》此一教學系統最大的目標是期望孩子們能在一個充滿人性化的網路教學系統中,利用最先進的科技認識最古老的中國詩歌文學,開啟他們對於唐詩的興趣,若是想更深入的了解中國古典詩歌,也有《詩經》、《全唐詩》、《唐宋詞》、《宋名家詩》資料庫,可以提供更專業、更完整的中國古典詩歌寶藏。

王維的詩風向來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著稱,唐宋時代詩畫藝術相通,也是當時的風氣。將來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可以讓孩子們揣摩詩境,線上作畫的工具,開拓他們的藝文想像空間;另外,讓使用者直接在網路上利用系統提供的曲譜從事個人電腦配樂,以增加網站的豐富性。最終,透過無遠弗界的網路世界,全球華人皆可以從《唐詩三百首》為起點,輕易地欣賞精美的中國詩歌文學,使詩歌於網路上傳頌不輟。